股票杠杆爆仓了 “光辉”战机完成“重要节点”,新型中距弹精准命中目标_整合_中距空空导弹_俄罗斯
近日,印度国防部宣布,3月12日,印度自主研发的LCA“光辉”(Tejas)战斗机在该国东海岸上空进行了ASTRA中距空空导弹测试。测试中股票杠杆爆仓了,导弹直接击中了目标。
此次试射是LCA MK1A改型工作的一个重要节点。目前印度已装备了大约40架LCA MK1型。LCA MK1A型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交付。截至目前,LCA MK1A已确认的订购数量为83架,一些媒体报道称,印度国防部还将继续增购97架。
印度媒体公布的LCA MK1发射ASTRA导弹画面。
印度ASTRA中程导弹。
20世纪80年代,印度政府就启动了LCA项目的规划。最初印度政府对该机的定位是成为米格-21的后继机型,并没有规划超视距空战能力,因此也没有同步启动相关的中距空对空导弹项目。20世纪90年代,印度政府启动了ASTRA导弹项目,至今走过三十余年,该项目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案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。
展开剩余78%LCA由于吨位和尺寸的限制,以及多次延误,一直没有真正成为印度军队的主力作战装备。但印度政府希望通过对“光辉”项目的投入来提振本国航空工业水平。
ASTRA中程导弹最早期的方案类似法国马特拉系列导弹,但由于弹体平台的总体设计落后于时代,因此在2000年后被淘汰。目前已交付服役(已与苏30-MKI整合)的版本是ASTRA MK1,大约从2017年开始低速生产。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,ASTRA MK1类似俄罗斯R-77导弹改进方案的印度版本,尤其是,其导引头等关键子系统均由俄罗斯设计。
印度政府还公布了ASTRA MK2/3方案,表示该型号将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、固体冲压动力系统。
根据媒体报道,印度研发的国产ASTRA导引头已在2017—2019年间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。
目前公开报道中关于ASTRA的信息并不多,大致特性包括:采用了主动雷达制导体制,令战机可以实现同时攻击多个目标;具备抗电子干扰能力,但缺乏详细描述。
根据媒体报道,ASTRA的最大发射距离(迎面拦射)可以达到110千米,采用无烟固体火箭发动机,最大速度可达马赫数4.5。此外,该弹的惯性制导系统使用了光纤陀螺仪。一些军事媒体称,这两项设计很有可能来自法国的技术转移。此外,印度媒体还表示,该弹的导引头对雷达散射截面(RCS)超过5平方米的目标具备15千米外的锁定能力,并支持45°离轴角度发射。
值得注意的是,俄罗斯R-77导弹导引头的末端锁定距离为16千米。如果印度媒体报道的数据是真实的,那么印度ASTRA和俄罗斯R-77在这一数据上的主要差异,应该来自于弹体直径带来的天线口径限制。
ASTRA弹径为178毫米(与美国AIM-120相同),弹体截面积不到R-77(弹径200毫米)的80%。同时,ASTRA的战斗部采用高爆预制破片杀伤机理,重量15千克,显著小于R-77的22.5千克。
2019年,印度测试导弹固体冲压动力系统,设计特征很接近欧洲“流星”。
从现有的公开信息来看,ASTRA未来的远程化改进工作,大概率会在动力系统上选择固体冲压发动机。20世纪90年代末,俄罗斯曾推出过R-77M-PD升级方案,计划采用燃气流量可调的可变推力固体冲压发动机,但该方案并未实现。欧洲“流星”导弹则是该路线下的成熟产品,并且曾向其他国家提供过动力系统的技术转移。比如,韩国就引进了相关技术。据此推测,如果印度继续升级ASTRA,其未来的冲压动力技术也大概率会源自欧洲地区。
由于印度的军备进口环境较为宽松,因此技术装备来源非常广泛,在苏(俄)系产品占据多数的同时,也还有大量来自西方国家的产品。在LCA的空对空武器配置中,实现了与其航电火控系统整合的空中格斗导弹就包括俄国R-73、以色列“怪蛇”-5和英国“阿斯拉姆”;而中程导弹则包括以色列的德比增程型和本土自研的ASTRA。此外,印度已装备的中距导弹还包括俄国R-77、法国米卡以及其与欧洲联合研制的“流星”导弹。
至于为何LCA并没有整合上述这些海外中程导弹,则有其正当理由。法国米卡导弹是随法国“幻影”2000引进的配套武器,设计年代较早、受弹体限制,米卡导弹的射程已跟不上现代空战环境的发展,缺乏整合价值。“流星”导弹是随“阵风”战斗机引进的,引进时间较晚,价格较高,在LCA这个平台上难以发挥全部性能,整合性价比不高。
俄罗斯R-77导弹
俄罗斯的R-77导弹,从总体设计思路和气动布局上看,飞行机动性很强,但相对来说,由于采用了栅格舵大幅度提升飞行阻力,因此其射程性能损失很大。而新一代中距弹的发展思路则是通过优化弹道/能量规划和导引律实现更大的射程和不可逃逸区范围。而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看,R-73和R-77等苏联时代的空空中程导弹,挂飞寿命不高,维持战斗力的实际成本相对高昂。
对于印度军队配备的苏(俄)系战机来说,R-73和R-77作为苏-30MKI和米格-29K配套武器,对其维持现有战斗力确实不可替代。但从提升本国航空工业能力、推动军队装备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,R-77已然不适用于未来战机。对此,俄罗斯制造商也很明白,并曾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过R-77M增程改型(未实际生产),取消了栅格式的尾翼。但是由于苏联解体造成的研发投入骤减,该导弹系列化发展严重后劲不足,因此新的改型方案最终未能落地。
对于俄罗斯来说,与印度联手开发新型空空中程导弹显然是上策,目前印度已经装备的ASTRA导弹也确实应用了部分俄罗斯技术。如果未来印度政府持续推动ASTRA升级工作股票杠杆爆仓了,俄罗斯大概率还将继续参与这一工作。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尚未结束的背景下,通过印度装备的项目与西方保持间接的联系,对于俄罗斯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路径。
发布于:北京市